在企业升级创新问题上,人们关注最多的是产品技术方面的创新升级。这并不是企业升级创新活动的全部,只是其中一个小课题而已。更重要的内容,应该正如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常务副秘书长、上海电缆研究所信息会展中心副主任吴士敏所指出的:"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围绕创新链安排资金链,最终提高产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;同时顺应转型、创新发展趋势,夯实发展的基础;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加快标准化改革创新步伐"。
吴主任说的已经非常清楚。其中,"顺应转型、创新发展趋势,夯实发展的基础",应该是当前企业升级创新最基本的出发点。把企业升级创新简单地理解为产品技术创新,是一种短视行为,既不会牢固地树立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,也不会真正提升企业的形象、效益和品牌知名度。之所以这样说,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。
首先,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去占领技术制高点。在电缆行业里,人们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产品技术创新。最近几年的话题是开发特种电缆,似乎成了企业的救命稻草。但是,如果仔细审视这个行业就会发现,在泱泱大国7000多家电缆企业中,并没有多少企业真正具备了占据技术制高点的能力。从提升中国电缆产业国际地位的角度来看,这一重任几乎全落在占全国电缆企业总数只有5%左右的"脊梁企业"的肩上。他们应该义不容辞地举起谋求技术制高点、创生中国电缆产品世界品牌的大旗,引领全行业的技术进步。而占95%左右的中小企业中,真正具备这种条件的企业并不多。要想引导众多企业参与升级创新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其次,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去开发特种电缆。市场上所需要的、量大面广的电缆产品,还是普通的常规产品。物以稀为贵。谁都知道,特种电缆的技术含量高、附加值大,但这不是所做就能做的产品。开发特种电缆,需要有特殊的人才、特殊的技术、特殊的材料和特殊的设备,还要有特殊的产品用户。从国外电缆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历史和现状来看,在各种世界先进的电缆产品研发中,能击败国外电缆厂商、占领国内市场、为国争光的,还是那些具有强劲经济技术实力的大型电缆企业。
再次,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去做"互联网+"。时下,又刮起了"互联网+"风暴,鼓励企业去搞这种据说是最先进的管理模式。但是,也有专家呼吁:"互联网并不是一个筐,不能把什么都往里装"。当下,最狭隘的偏见是认为:上网查询资料、使用电子邮件、微博微信传递信息、使用支付宝进行交易以及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等,就算是"互联网+"了。这种偏见是对"互联网+"极其肤浅的认识。对于制造业来说,"互联网+"的真正价值在于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的细节管理。这就需要企业首先具备"精细化管理"的坚实基础。这并不是一般企业能够做到的。至于在互联网上开展销售业务,在假冒伪劣产品盛行的市场上,怎能让用户买到质量放心的产品,也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。
以上三点是当前值得企业考虑的企业发展方向性问题。不同规模、档次和实力的企业,应该参考《意见》所提出的全国电缆产业总体发展目标,把自己正确定位,制订出自己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。
俗话说:"识时务者为俊杰"。在当前企业升级创新浪潮中,虽然说发展才是硬道理,但一定要静下心来,做一名"识时务的俊杰",而不可去做"蛮干的莽汉"。
在这一方面,已经发现的确有不顾客观条件、不去顺应形势的"莽汉"。其主要表现:
一是故意拔高企业形象。有的企业明明由于产品质量、规模、实力等方面,在本地不算什么的企业,故意夸夸其谈,把 自己说成是本地电缆行业的"领头羊",而引起业内讥笑。
二是故意拔高新产品档次。他们的新产品中,有些并不能算技术含量高、附加值大的产品,而说成是技术水平最高的创新产品,经不起市场考验,还要申报高技术产品奖励。
三是故意拔高人才战略。他们在文宣资料中,提出了很有吸引力的企业人才战略。但实际上,那些企业很不尊重知识、不尊重人才,招聘来的很有经验的技术、管理人才走马灯似地换人,甚至还扬言"有钱还怕找不到人?"
企业技术升级创新是一门科学。在策划过程中,不能只凭着摆脑袋就决定,而应顺应形势认真分析。在实施过正中,不能还是"人拉肩扛",而应先创造各方面的必备条件。在升级创新评估过程中,不能故意拔高,也不能藏而不露。在讨论企业发展时,不论大小企业,都应该顺势而为,平稳过渡。